当地时间19日晚到20号凌晨,伊朗自中部向以色列发射了“流星”系列导弹。这类射程超过15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,在躲避以色列空军轰炸及以色列防御系统拦截方面表现不错。
伊朗这次一共发射了18枚导弹,目标发生了变化,不再对准连日来频繁遭袭的海法和特拉维夫,反而将多枚导弹投向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沙漠。那片区域人口稀少,既是著名的旅游景区,还是以色列空军基地所在地,同样相当引人关注的还有迪莫纳核设施。在这些导弹中,有一枚命中了当地的高科技产业园。微软大楼遭受重创,现场烟雾弥漫。根据以色列方面的说法,这次袭击导致20多人受伤。
冲突爆发前那几天,大致在6月13号到17号这段时间,伊朗每轮通常会发射数十枚导弹,但有90%都被以色列防空力量成功拦截。剩下的10%,虽然成功突破防线,可由于伊朗导弹本身精确度有限,加上距离目标足足有1500公里,落点误差往往在300到500米之间,再碰上以色列的电子干扰,实际打击效果往往很不理想。伊朗拿得出手的武器也就只有导弹,偏偏这些导弹实力有限,让以色列对伊朗根本提不起多大威胁感。
还有就是,伊朗的导弹即便击中了目标,以色列方面一般也不会公开承认。这种做法加上信息管控非常严格,所以在冲突刚开始那几天,外界基本无法获知伊朗导弹到底突破防线和命中目标的真实情况。
6月18日以后,伊朗战术上作出调整,打击效果慢慢浮现出来。首先用中程弹道导弹挂载集束弹药,针对体积庞大、防护相对薄弱的民用设施和明显的军事目标展开打击。与此同时,多波次发射策略开动,每波只打几枚导弹,让以色列全境的防空系统变得忙不过来。
6月18号,伊朗用集束炸弹首次袭击海法炼油厂,以色列的电力和蒸汽系统受到重创,炼油厂被迫停产10天,经济损失大约在8亿美元左右。紧接着在6月19号,伊朗又精准打击伊朗国防军总医院、金融中心还有高科技产业园,以色列多领域付出沉重代价。魏兹曼研究所遭受袭击,估算损失高达5.72亿美元;金融中心遇袭后,股市下挫,潜在损失可能超过百亿美元。
从18号到21号短短四天时间里,伊朗的损失预估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。照这样的打击节奏持续下去,像以色列这样面积不大、楼宇密集的地方根本扛不住。伊朗只需维持这种攻势一个月左右,以色列的经济体系就可能面临崩溃,老百姓的情绪也会彻底爆发,内塔尼亚胡很有可能会因此被迫下台。
新玺配资-中国股市杠杆-实盘配资平台APP-国内可靠的实盘交易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